(网经社讯)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5年的11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7454亿元,9年扩大66倍、年均增长60%,在全国占比超过1/3,稳居全国第一。2025年上半年,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便达到了1169亿元,同比增长43.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广东省跨境电商以B2C模式为主导,占交易规模的70%-80%,B2B模式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带"政策,占比约20%-30%。(AI生成内容或存在偏差,内容仅供参考)。
本报告基于最新数据和行业研究,全面分析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特点、环境、挑战及未来趋势。对此,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 #网经社 旗下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推出《全国各省市跨境电商发展全景分析报告》大型策划。(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dskdfx/)
出品 | 网经社
撰写 | DeepSeek
编辑 | 黄玉宙
审稿 | 云马
配图 | 网经社图库
一、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规模
1.1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与增长趋势
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迅猛,进出口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2025中国(广东)—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交流活动暨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披露,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2015年的113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7454亿元,9年间扩大了66倍,年均增长率高达60%。这一成绩不仅占据了全国跨境电商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更稳坐全国榜首。2023年,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8433亿元,增长25%,约占全国的35%,占广东全省外贸比重也突破10%,为稳住广东外贸基本盘作出积极贡献。
跨境电商已成为广东省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根据网经社监测数据,广东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全国交易总额的70%,是全国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区域。从交易模式来看,广东省跨境电商出口以B2C消费品贸易为主,个人/家庭是主要买家。2023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中消费品出口占95.9%,所占比例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主要为服饰鞋包、家居家纺、手机等电子产品、家用办公电器等;跨境电商进口中消费品进口占95.3%,主要为美妆及洗护、食品生鲜、医药及医疗器械、奶粉等。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截至2019年底,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和汕头六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共备案企业3918家,在2019年,这六个综合试验区进出口合计1079.6亿元,占全省的97.4%。在天眼查专业版以"跨境电商"关键词搜索企业数据得知,广东省跨境电商相关企业3593家,其中深圳2310家,占全省比例64.29%,广州743家,占比20.66%。仅广州和深圳两市就集中了全省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的80%以上。
1.2跨境电商企业数量与分布特征
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数量众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截至2020年6月,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园已经超过180家,广州和深圳产业园数量最为集中,分别达到了50家和42家,佛山和东莞产业园数量也在15家以上。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链完善,据不完全统计,从事跨境电商平台、支付、物流、仓储以及综合服务的各类企业已达到将近10万家。其中,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包括亚马逊、全球速卖通、eBay、天猫国际等国内外知名平台,以及洋码头、唯品会、蜜芽宝贝等广东省本土优秀电商平台。
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集中特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深圳和广州。其中,深圳市以1308家企业的绝对优势成为全省跨境电商的中心,广州市紧随其后,拥有392家企业。东莞、珠海、佛山等城市也分别有73、59、18家企业,形成次级集聚区。相比之下,其他城市如江门、中山、汕头、肇庆等地的企业数量较少,分别为17、14、8、8家,而惠州仅有5家。
网经社企业库(COP.100EC.CN)收录的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共有1854家,包括跨境魔方、易达云、同舟互联、愚公科技、芯宏科技、海图信息、赛维时代、ESG集团、易芽、华宝新能、速易特、海豚供应链、美客多、广贸天下网、赛盒科技、通途、买家成长网、易通全球等。
从企业规模来看,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呈现"金字塔"结构。数据显示,广东省年交易额200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企业4家,100亿元以上的7家,50亿元以上的17家。这些龙头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Shein、Temu、Anker等头部平台均以B2C为主,且在广东省布局广泛。同时,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较高,这些企业多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发展,如广州美妆、佛山家电、中山灯饰、汕头玩具等18个优势产业带。
在2025中国(广东)—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交流活动暨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广东省共有594家企业参展,广州美妆、佛山家电、中山灯饰、汕头玩具等18个优势产业带以产业联盟形式设立主题展区,展示了广东省跨境电商的产业带特色和集群优势。
1.3主要跨境电商平台与市场分布
广东省跨境电商平台分布丰富,涵盖国内外主流平台。在进口方面,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口物流由国外直邮、保税进口和海外拼邮这三种主要方式组成,以保税模式为主,占64.1%。而常用的出口物流服务模式包括邮政包裹、货到付款、国际快递、国内商业快递、跨境专线物流和海外仓模式,以直邮模式为主,占96.7%。
从出口市场来看,广东省跨境电商出口主要流向美国、欧盟、东盟等成熟市场,同时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呈高速增长趋势。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目的国中,美国贸易额比重达到36.2%;而在整体出口中,对美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4.7%。这表明跨境电商领域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明显高于传统外贸。
在进口来源地方面,广东省跨境电商进口主要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国家,其中日本是我国跨境电商进口最多的市场,占我国进口总额的21.7%,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依次是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分别占比达17.9%、10.5%和7.5%。此外,欧洲的荷兰、德国、瑞士和英国,大洋洲的新西兰,北美洲的加拿大,以及亚洲的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也是广东省通过跨境电商进口较多的市场。
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简表
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多平台运营来降低风险。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发展多元化市场成为商家降低风险的选择。在2025中国(广东)跨境电商交易会上,吸引了超过1000家供应链企业、超过40家国内外主要跨境电商平台以及近200家生态链服务商参展,包括亚马逊、Temu、Shein、TikTokShop等国际平台,以及南亚Daraz(达来赞)、法国乐天、英国Onbuy、荷兰Bol(波尔)、葡萄牙Worten等新兴国际平台。
二、广东省跨境电商主要特点与模式
2.1B2C模式主导地位分析
广东省跨境电商以B2C模式为主导,占交易规模的70%-80%。2023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中消费品出口占95.9%,所占比例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主要为服饰鞋包、家居家纺、手机等电子产品、家用办公电器等。广东省作为跨境电商头部省份,B2C占比可能更高。这一模式的主导地位源于广东省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消费电子产业优势,以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牌化、个性化、市场细分需求。
B2C模式在广东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种因素:一是广东省拥有丰富的制造业资源,能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消费品;二是广东省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特别是广州港、深圳港等港口和白云机场等航空枢纽,为跨境电商提供了高效的物流保障;三是广东省政策支持力度大,如"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的推广,以及综试区政策的实施,降低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四是广东省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接受度高,购买力强,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广东省B2C跨境电商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广州,其中深圳被业界誉为中国跨境电商的"大本营"。在广东省跨境电商协会的初步统计中,2015年广东省跨境电商的商家已经有8万~10万家,包括物流、金融、经销商等在内,从业人员已超过百万。深圳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广东省一半之多,人才缺口达15万人。
2.2B2B模式与产业带协同发展
B2B模式在广东省跨境电商中占比约20%-30%,主要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带"政策。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在2025中国(广东)—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交流活动上表示,广东正致力于建设跨境电商示范省,并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一是抓"跨境电商+产业带",计划在三年内形成30个优势产业带,并培育300家骨干企业;二是抓"跨境电商拓展新市场"专项行动,携手头部电商平台,开拓全球市场;三是做强广州、深圳、粤东三大电商发展极,带动全省21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档升级。
"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在广东省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25中国(广东)—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交流活动暨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上,广州美妆、佛山家电、中山灯饰、汕头玩具等18个优势产业带以产业联盟形式设立了主题展区,展示了广东省跨境电商的产业带特色和集群优势。这种模式通过将跨境电商平台与产业带结合,实现了产业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高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广东省跨境电商三大模式发展对比表
广东省跨境电商B2B模式的发展还体现在跨境B2B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上。中国制造网是国内综合性第三方B2B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其中广东用户数量排名第一。2025年跨境电商交易会上,中国制造网公共事务总监杨明表示,在关税背景下,企业目前有三种应对方式:首先是观望,根据政策实施情况去做调整;其次是通过海外仓大量备货,"现在海外仓呈现大额爆发的情况,大量需求和订单下,很多仓都是爆仓的,订单还在持续增加,企业想趁这个时机做当地备货";第三是发展新兴市场,如中东和南美。
2.3C2C模式发展瓶颈与前景
C2C模式在广东省跨境电商中发展相对滞后,占比低于10%。C2C模式为海外买手制,主要通过腾讯微信APP的微商平台交易和全球购等平台实现。相较于B2B和B2C模式,C2C模式的消费者信任问题最为突出,无法保证海外采购的货物为真品,消费者难以准确辨别,尤其是商品出现问题后,退换货问题十分困难。
C2C模式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任机制不完善,消费者对C2C平台的可靠性存疑;二是服务体验较差,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物流时效和服务质量的期望;三是法律风险较高,容易引发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因此,C2C模式在广东省跨境电商中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然而,C2C模式仍有其独特价值和发展前景。随着社交电商的兴起和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需求的增长,C2C模式有望通过社交层面或是身份认证方面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未来,随着广东省跨境电商合规出海政策的推进和消费者信任机制的完善,C2C模式有望在广东省跨境电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环境评估
3.1政策支持体系与优势
广东省拥有完善的跨境电商政策支持体系,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6年,广东省商务厅印发《广东省电子商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提出"健全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完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体系"。2021年10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办函〔2021〕328号),提出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加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等具体措施。
该政策措施明确,到2025年,广东省将争取全省跨境电商企业年交易规模50亿元以上的20家、100亿元以上的10家、200亿元以上的5家。同时,广东省将制定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建设3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驻及服务企业数达10万家。园区重点引入报关清关、支付结算、税务保险、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服务型企业,建强跨境电商产业生态,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广东省跨境电商政策还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在2025中国(广东)—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交流活动上表示,广东将做强广州、深圳、粤东三大电商发展极,带动全省21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档升级。同时,广东省将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RCEP国家的跨境电商合作,推动跨境电商成为广东外贸重要力量。
3.2基础设施条件与短板
广东省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但仍有短板需要克服。广东省拥有广州港、深圳港等全球前十大港口,以及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等国际航空枢纽,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2021年,广东省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96亿吨,同比增长3.6%,其中外贸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0.5%。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078.20万TEU,同比增长5.2%。广州港和深圳港更是国内跨境电商货物经过的主要港口,年吞吐量达到上亿吨,为广东省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在国际航空货运方面,广东省2021年完成航空货运238万吨,相比上年下降0.3%,完成货物周转量85.86亿吨公里,增长3.5%。由于国内外紧急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运输需求旺盛,顺丰、龙浩等专业航空货运公司增势强劲,合计货物周转量增长72.3%,拉动整体民航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13.8个和7.4个百分点。
广东省跨境电商保税仓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东省共有11个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各保税区主营业务涵盖加工制造、国际物流分拨、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等,可提供保税物流、保税维修、进口汽车保税存储、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等多种跨境物流服务。
然而,广东省跨境电商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短板。首先是物流成本偏高,广东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5%,而欧美国家仅为9%,物流成本仍有非常大的缩减空间。其次是综合运输体系不够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撑与兼容性较弱,沿海港口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公路集散比例较高,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还没有得以实现。第三是物流信息共享机制还没有形成,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也没有被充分应用。
此外,广东省跨境电商物流网络区域发展不平衡。截至2019年底,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和汕头六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共备案企业3918家,在2019年,这六个综合试验区进出口合计1079.6亿元,占全省的97.4%。而粤东西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佳,且多为山地丘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发展相对滞后。
3.3人才储备与培养机制
广东省跨境电商人才储备充足,但高端人才仍存在缺口。根据广东省跨境电商协会的初步统计,2015年广东省跨境电商的商家已经有8万~10万家,包括物流、金融、经销商等在内,从业人员已超过百万,人才缺口不少于30万。而深圳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广东省一半之多,以此推算,人才缺口达15万人。
近年来,广东省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持续扩大。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已接近450万,而广东省的缺口是270万,并以每年30%的增速扩大,到2021年全国缺口超过900万,广东省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500万。这一缺口主要体现在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方面。
广东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目前,广东省已有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或方向,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学院开设了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专业。同时,广东省也加大了社会培训的力度,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如重大项目实验室,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加入。
然而,广东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学校教育没能跟上跨境电商发展的速度,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实用性人才;二是跨境电商运营需要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如企业管理、店铺运营、产品运营、供应商运营管理、品牌宣传等人才,所需各类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外贸经验、丰富的产品知识及较强的外语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三是跨境电商人才流动性大,企业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
针对人才缺口问题,广东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吸引高科技人才;二是创建大湾区创新人才信息资源库,破除大湾区内部创新人才在跨境、跨区流动中存在的人才识别障碍;三是将跨境电商网络平台运行、信息技术产品开发、供应商推广、国外媒介投资等人才培养列入本地人才政策支持范畴,并且给予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高管优先申领人才卡,以及享有停居留、出入境、金融服务税费等优惠。
四、广东省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4.1国际物流成本高企与效率瓶颈
广东省跨境电商面临国际物流成本高企和效率瓶颈的双重挑战。首先,物流成本占交易额比例较高,跨境电商物流成本占整个跨境电商的两成到三成,高于发达国家水平。2023年数据显示,广东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5%,而欧美国家仅为9%,物流成本仍有非常大的缩减空间。
其次,物流效率不足,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发展。广东省跨境电商出口多为高频率小额的形式,但省内有些区域通关效率还较低。以深圳龙岗区为例,其跨境电商交易额已达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4%。据深圳邮政的数据,龙岗区日跨境直邮出口包裹数量约400万件,约占深圳市的60%。由于当地跨境电商通关效率低,使得一些跨境电商企业不得不到深圳机场甚至广州等周边城市报关通关,这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
第三,物流网络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截至2020年6月,广东电商产业园已经超过180家,广州和深圳产业园数量最为集中,分别达到了50家和42家,佛山和东莞产业园数量也在15家以上,而粤东西北地区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珠三角地区传统产业发展程度高,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度集中的发展资源,可以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设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导致了资源和人才的虹吸效应,人才资源在珠三角地区的集中进一步加剧了粤东西北跨境电商的发展困境。
广东跨境电商物流挑战及应对
第四,海外仓建设不足。虽然广东省政府大力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开展海外仓建设,扩大欧美市场海外仓布局,但到2025年,广东省海外仓数量仅超过300个,与广东省跨境电商的发展规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中,有37%的跨境卖家已开始运营独立站,另有35%的跨境卖家计划布局独立站,但海外仓建设不足限制了独立站的发展。
第五,逆向物流成本高。跨境电商退货相当于重新将商品出口到国外,其中包括国内物流运输、海关、商检等流程,耗费大量的物流成本和时间。以唯品国际的购物流程为例,消费者的订单一旦通过审核,将无法取消订单。且部分商品不支持无理由退货服务,也不支持换货服务。其中原因是逆向物流的高成本,退货相当于重新将商品出口到国外,其中包括国内物流运输,海关,商检等流程,这耗费了大量的物流成本和时间。
4.2支付结算合规性与汇率风险
广东省跨境电商支付结算面临合规性和汇率风险的双重挑战。首先,支付方式多样化但本土化不足。广东省跨境电商支付方式主要有电汇、信用证、速汇金三种传统的支付方式。常用支付方式有:第一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如PayPal、支付宝,适用于跨境电商零售行业,几十到几百美金的小额交易更划算(佛山、东莞主要以中小卖家占主体这些城市的企业常选择这种平台支付,因为自建支付平台营运费用高,第三方支付平台无佣金费用,成本相对较低,且安全性相对较高);第二种是设立香港离岸公司银行账户,传统外贸及跨境电商都适用,也适合具有一定交易规模资金的卖家(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的企业常选择这种支付方式);第三种是在国外建立公司并开设银行账户,适合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不适中小卖家。其他支付方式还有信用卡收款(适用于跨境电商零售平台和独立B2C)、电汇(传统的B2B付款模式,适用于大额的交易付款)。
然而,广东省跨境电商支付结算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中小企业结汇难,据统计,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中享受出口退税的不超过10%。这主要是因为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小、频次高,难以进行传统的外汇核销。其次是跨境支付合规性要求严格,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各国对跨境电商支付结算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满足合规要求。第三是汇率波动风险,跨境电商企业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当企业使用多种货币进行交易时,汇率波动可能对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支付结算问题,广东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推动跨境支付便利化,简化外汇核销流程,提高出口退税效率。二是支持企业建立跨境支付结算平台,如"粤贸全球"等,降低支付结算成本。三是加强支付结算合规性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应对各国监管要求。
4.3关税壁垒加剧与市场多元化需求
广东省跨境电商面临关税壁垒加剧和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双重挑战。首先,美国取消800美元免税导致成本激增30%-50%。2025年,全球关税改革改写跨境电商规则: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墨西哥加征33.5%关税、欧盟拟全征税。美国同步终止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自8月29日起,通过快递渠道寄送的包裹需按申报价值全额征税,过渡期内国际邮政渠道包裹将按80-200美元/件固定税额征收,6个月后统一改为从价税。这导致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利润压缩的压力。
广东跨境电商关税挑战及应对策略
其次,墨西哥加征33.5%关税。墨西哥自8月15日起对非USMCA国家价值低于50美元的包裹加征33.5%关税,而美加货件仍享受0%-19%分级税率。墨西哥海关人事调整(700名边检人员被替换)、港口罢工及物流商跑路事件频发,导致5月以来货物积压率超30%,某物流商因资金链断裂滞留价值200万元货物。这增加了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开拓墨西哥市场的难度和风险。
第三,欧盟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欧盟自2月起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所有进口商品需缴纳关税+增值税(服装类综合税率达25%-30%),并对直邮包裹征收2欧元/件处理费。这增加了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开拓欧盟市场的成本和难度。
第四,越南取消100万越南盾(约288元)以下包裹免税,加征10%增值税,某服装卖家单件成本增加3-5元。菲律宾拟对100美元以下商品征收12%关税,海关查验率从5%提至15%,清关时效延长至5天。这些政策变化增加了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成本和难度。
面对关税壁垒加剧的挑战,广东省跨境电商企业采取了多种应对策略。首先是转向海外仓备货模式,如谷仓海外仓在全球30多个国家布局的260万+平方米仓储网络,可实现本地订单从海外仓直接发货,不仅避免了直发小包的高额关税,还能将配送时效缩短至1-3个工作日。其次是开拓多元化市场,如中山古镇锦优灯饰厂经历了从传统外贸到跨境电商的转变,该厂负责人吴意龙表示,"美国是主要市场之一,订单比重约为五成,但是今年以来订单减少了约30%。因此我们会考虑铺开俄罗斯、中亚或南美市场"。第三是发展品牌化运营,如珠海市打印设备及耗材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昌恒表示,"我们近几年也在关注和布局新兴市场,近期正在做中东和南美的考察。中东有很多基建需求,像沙特利雅得,正在推进的'国王公园'就是一个大型建设项目,此外城市发展也有不少基建项目,会带来很大的商机"。
五、广东省跨境电商未来发展策略建议
5.1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广东省跨境电商未来发展应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效应,构建更高效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首先,推动"单一窗口"通关模式,缩短清关时间。广东省可借鉴广州和深圳的成功经验,将"单一窗口"模式推广至全省,实现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其次,利用香港金融中心优势,提供跨境支付和融资服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丰富的金融资源,广东省可加强与香港的金融合作,为企业提供跨境支付、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降低支付结算成本和风险。例如,广东省可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服务中心与广东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跨境支付和融资服务。
广东跨境电商未来发展路径
第三,加强产业带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协同。广东省可依托18个优势产业带(如佛山家电、汕头玩具),建立"制造+物流+平台"协同网络,推动产业带资源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整合,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例如,广东省可推动"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超高清视频显示、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100家年营业额超亿元的跨境电商卖家及100个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跨境电商自主品牌。
第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物流网络。广东省可加强与香港、澳门的物流合作,打造海陆空多式联运的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广东省可推动"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线物流的跨境电商物流新模式,为广东省"买全球、卖全球"提供运输保障。
第五,促进粤港澳人才合作。广东省可创建大湾区创新人才信息资源库,破除大湾区内部创新人才在跨境、跨区流动中存在的人才识别障碍,吸引粤港澳三地人才共同参与跨境电商发展。同时,广东省可将跨境电商网络平台运行、信息技术产品开发、供应商推广、国外媒介投资等人才培养列入本地人才政策支持范畴,并且给予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高管优先申领人才卡,以及享有停居留、出入境、金融服务税费等优惠。
5.2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方向
广东省跨境电商未来发展应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技术创新。首先,推动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可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商品溯源和防伪问题。广东省可推动区块链溯源技术在家电、玩具、日化产品等特色产业带的应用,如佛山家电产业带的区块链溯源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度。
其次,发展AI选品与供应链优化技术。AI技术可帮助跨境电商企业分析消费者需求、预测市场趋势、优化选品策略和供应链管理。广东省可推动AI技术在跨境电商选品、营销、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如Shein的AI选品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也明确提出,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设独立站,对自建独立站且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财政政策支持。
广东跨境电商数字化转型路径
第三,发展跨境电商数字服务枢纽。广东省可建设跨境电商数字服务枢纽,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资源,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支持。例如,广东省可推动"粤贸甄选"整合1000余家广东供应链企业,链接超500万海外买家,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第四,加强跨境电商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广东省可推动跨境电商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利用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升跨境电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例如,广东省可推动"跨境电商+智能制造"模式,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提高跨境电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五,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营销与品牌建设。广东省可推动跨境电商企业利用数字营销技术,如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数据分析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广东省可推动跨境电商企业利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的专业度、创新玩法以及从业者水平等方面全球领先的优势,助力品牌出海。
【小贴士】
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行业18年,长期关注跨境电商,旗下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报道、研究的客户:1)出口跨境电商: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敦煌网、大龙网、拓拉思、领工云商、大健云仓、宝信环球、全球贸易通、亚马逊全球开店、eBay、Temu、TikTok Shop、全球速卖通、Shopee、Lazada、出口时代、联络互动、安克创新、华凯易佰、patpat、致欧科技、赛维时代、星商、吉宏股份、子不语、兰亭集势、三态股份、遨森电商、星徽股份、绿联科技、傲基科技、棒谷科技、浩方集团。2)进口跨境电商:行云集团、海弘集团、集采、候鸟、麦帮科技、福猫供应链、天猫国际、京东国际、洋葱集团、55海淘、亚马逊海外购、海拍客、KK集团、你好世界。3)跨境电商服务商:卓志集团、珊瑚跨境、世贸通、泛鼎国际、价之链、易芽、来赞宝、海比电商、纵腾集团、西邮物流、燕文物流、递四方、菜鸟国际、至美通、泛远国际、乐舱物流、华贸物流、安骏物流、飞盒跨境、海管家、驿玛科技、Paypal、PingPong、连连国际、空中云汇、派安盈、丰泊国际、Skyee、易宝支付、寻汇SUNRATE、豆沙包、智汇鹅、蚂蚁国际、义支付、拉卡拉、中盈跨境、领星、店匠、易仓科技、积加、店小秘、欧税通、马帮ERP、擎天全税通、易达云、易点天下、力盟科技、飞书深诺、思亿欧、卧兔网络、红毛猩猩、外贸公社等。
网经社跨境电商台(CBEC.100EC.CN)是专业跨境电商门户,关注出口跨境电商、进口跨境电商、跨境电商服务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跨境技术、跨境营销等)、跨境政策、跨境园区等,提供包括:媒体、报告榜单、供应链融资、营销、培训等服务,是跨境电商从业者、媒体、投资者、用户的首选平台。(如果您是跨境电商业内人士,欢迎合作洽谈咨询加微信:www-100ec-cn)
风险提示:本文为网经社通过第三方AI大模型生成后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案例、评论、图表、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我们无法百分百对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请自行甄别。如有疑问,请联系news@netsun.com。